SoDu

繁体版 简体版
SoDu > 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 > 第152章 亦正亦邪的裱糊匠

第152章 亦正亦邪的裱糊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他怎么敢这么做的。

一个小小的户部云南司主事,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官儿,竟然敢对陛下怒斥...

他这个傻子啊。

但当老夫听说他已经准备好了棺材,已经做好了一切的时候,老夫却又说不出来什么了。

他做了老夫这辈子都想做而不敢做的事情。

而他的结果,却又是那么的可惜。

一生为国为民,但是天下的官员却是对他不断的排挤,他们害怕,连老夫也害怕。

因为按照他的做法,老夫的这颗脑袋那也是保不住的。

所以老夫对于海瑞,没有言语,任凭他随波逐流,任凭他起起伏伏。

也就是在这一刻,老夫终于明白了。

原来这天下不是没有好官,只是这天下烂了,所以官也烂了。

想当官的不是为了百姓,不是为了朝堂,不是为了天下,而是为了自己。

当这一次,老夫也悟了。

这天下,还是有生机的,能够养的出海瑞这等官员的天下,再坏又能够坏到哪里去!

而且,那个时候的天下真的好啊。

先生,高拱,他们都在,老夫也在,内阁之中藏龙卧虎,老夫不过是排在了末尾的那个罢了。

而先生也让当初的老夫见到了什么叫做不择手段。

这天下弊病太多,反对太多但如何?

那自然是交给先帝啊。

先帝留下遗诏,要改变这一切,何人可以阻拦?

什么斋醮,大型土木建造道观,什么求珠宝,什么营织等等,全都是先帝遗诏说了,要改变,要停止!

什么大礼,大狱这关进去的官员,都请出来,也是先帝说的。

你看,先帝连海瑞都饶过了,那其他人自然也饶恕了。

这,真好用啊!

但是,这种日子很快就结束了。

不过数个月的时间罢了,这事情就不对了。

没有了严嵩,没有了不肯上朝只顾炼丹的陛下,这朝中并没有好转,反倒是变得更加的痛苦了起来,因为我们自己也斗了起来。

先生拉拢诸多臣子,想尽了办法终于赶走了高拱,然后独自站在了那权利的最高处。

一年之后,带着荣华富贵,带着无数的田产,带着无数的好处,他回到了自己的家乡。

他临走之前,还托付给了老夫,让老夫不能忘了他的恩情。

老夫知道,其实他是要为自己的后人谋划罢了。

可是先生离开之后才不过两年的时间,高拱再次回到了朝中,就是这么突然。

而突然的背后其实是老夫的帮助,因为先生留下的可不仅仅是一个老夫,还有许多人。

他们的性格太软弱了,改变不了这个大明,大明需要一个强硬的人来打破这个僵局。

所以老夫找到了陛下的心腹宦官李芳,告诉了他高拱的名字。

高拱重新进入了内阁之中,并且担任了吏部尚书,成为了实际的首辅。

高拱刚强啊,他一连逼迫大学士陈以勤,掌都察院大学士赵贞吉,名义上的首辅李春芳,内阁之臣殷士儋先后离开。

真正做到了大权独揽。

而老夫也在这个过程之中变得一言不发,逃过了清洗。

也获得了高拱的信任。

高拱是一个聪明人,更是一个强硬的人,老夫觉得他应该能够做一个合格的首辅,在这个弊端重重的大明朝堂,奋发向上,改变大明的走向。

但是老夫还是猜错了。

这人呐,的确是不能掌握权利,因为掌握了权利,他就想要更多的权利。

他不仅仅要朝堂,他还想要一切,宫内宫外,他全都要。

这一刻老夫看懂了,原来大明需要的不是一个强硬的掌舵人,他需要的是老夫!

只有老夫成为了这个掌舵人,才能够按照老夫自己的想法去做这些事情。

潜伏只不是老夫最后的沉积罢了。

六年的时间,陛下便走了,成为了又一个先帝,而接下来的高拱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野心了。

他高呼,十岁孩童,如何治天下!

老夫知道,他要行动了。

他想要拿回那司礼监的权利,而这一刻老夫找到了冯保,剩下的事情也教给了冯保。

高拱忘记了,哪怕是陛下年幼,这大明也不是他一个人便能够说一不二的。

老夫,也终于等到了属于自己的机会。

高拱垮了,老夫终于站在了这个天下最重要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最高的舞台。

老夫要完成自己许多年前的那个梦,要告诉那个天下,大明还有救,老夫就是救他们的那个人。

五件事情!

老夫这辈子就做了五件事情!

考成法,考察天下官员,对天下官员考核监督,明确他们的身份和权利,告诉他们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赏罚分明!

老夫不看其他,只看成绩,好的便升迁,不好的便贬斥乃至问罪。

老夫要让自己的命令顷刻间传遍天下各地,让他们再无拖延之心。

第二,老夫要取财有制,用财有节,查处所有横征暴敛之地,这些人的这种行为会让我大明有倾覆之危!

不仅如此,包括宫中的各种用度都要明确,一些没有必要的东西全部废除。

让宫中以身作则,天下自然争相效仿。

第三则是重用戚继光与李成梁两人。

用戚继光镇守蓟门,用李成梁镇守辽东,从山海关开始,直接到居庸关的长城之上修建三千座敌台防备北方。

然后便可以去边疆互市了。

这些都可以了之后老夫终于可以在整个大明的范围内丈量大明的土地,全部丈量。

老夫不是傻子,这户部的名单在这里摆着,这些年我大明又没有丧失什么土地,为何老夫看到的土地竟然比太祖时期少了足足的两万万亩之多!

这里面到底是谁在操弄老夫没有兴趣知道,但是老夫要一个结果。

这么多年,不说开垦荒田了,竟然还让他们减少了,这如何可以?

老夫不想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老夫要让他们吐出来!

这些年没人去查,因为他们本身就不干净,老夫知道,便是老夫的先生也不干净。

所以为了弥补大明的税收,就只能在普通百姓身上加各种税,不断的让没有了土地的百姓再多拿出几倍的钱粮来给那些人弥补。

老夫要改变,要做到民不加赋,而让府库充盈!

可就仅仅是这么一个前奏,老夫的门就要被人踏破了。

不管是出于什么理由,不管是出于什么想法,他们都在拼命的劝阻。

这里面甚至有老夫的家人。

是啊,谁愿意让自己手中的那些本不需要缴任何赋税的土地重现光明了?

他们劝老夫。

这么多年了,那些百姓都习惯了,为什么要改变,就让那些贱民百姓继续去做牛做马不好么。

他们说,自己为了这天下,这朝堂,付出了无数,那些百姓什么都不做平白享受了这份儿安稳的日子,他们不应该多付出一些什么吗?、

甚至还有人质问,老夫都已经做到了首辅,老夫还为什么非要这么折腾。

平素里没事就和那杨廷和一样混混日子,去批评一下官员甚至是陛下,留下一个清名,这样难不成不好么?

不好,老夫告诉了他们,不好!

老夫拒绝了所有劝说老夫的人,老夫要丈量土地,老夫要继续走下去。

他们不同意,就将他们弄下去然后换一批想上来的做。

老夫重新启用了海瑞,让他在老夫的麾下成为一把尖刀,老夫把持朝政,谁敢阻挠全都拿下!

老夫不顾一切,不择手段,终于开始了最后一步。

当年世宗皇帝还在的时候,就有人说过,想要合并赋役,但是未能推行,而老夫就给他推出去。

老夫将大明范围内所有的田赋和那些名目繁多的徭役合并在一起统一征收。

老夫要精简赋税。

之前按丁户出办徭役的方法改为按照丁数和田粮摊派,赋役负担那些除了朝廷需要征收的米麦之外全部用银两结算。

将田赋归于土地,按照亩数征收。

把那些力役变成了朝廷花钱雇役,赋役征收也不再由里长,粮长代为办理,而是由地方官员直接管理征收,缴纳入库。

这样一来那些混乱不堪的局面就会被遏制,从中渔利的家伙们也没了插手的机会。

朝廷看着官员,官员管理下面,不想死就不能再和他们互相勾结。

这就是老夫的办法。

那些乡间的士绅也没了偌大的权利,也取消了那要人命的力差。

这样一来,百姓终于可以喘一口气了。

也终于可以让这大明再次变得,田不荒芜,人不逃窜,钱粮不拖欠了。

十年啊,老夫用了十年的时间。

户部太仆寺有了四百万辆白银,太仓的存粮足足可以用十年。

这些东西,老夫觉得终于可以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灾难。

而且这个数字,会越来越多,百姓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

他们管老夫的办法,叫做一条鞭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