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那行,等侑儿的帆轮船造出来后,再去看看。”
不去江都就好,杨侑是想让苏烈的右军去涿郡的,杨广安排唐国公去,想想也是,一直防范不是长事,总要试探,这一调动,反不反就知道了,如果李渊反了,战争就还得坚持几年。
杨侑觉得自己要是李渊,也会反,这么好的机会,为了天下至尊,放弃这样的大好机会,太可惜,不知道他的集团能不能下定决心,赢了的话,天下的利益任其瓜分,那么多世家大族,不拼一下,确实是说不过去。朝廷平定四州后,也就意味着天下基本上平定,在如此大的压力下,李渊集团真能下决心反吗?
杨侑返回到洛阳已经十六,屈突通、裴仁基和秦琼什么都准备好,只待出发,裴仁基带领的左路一万将士分三部,从雁门到并陉,出太行,平河北之地,屈突通带领中军走运河,平定沿途兖州和翼州之地,秦琼统领右路,直取徐州和青州两地,三月中旬到涿郡汇合。
杨侑:“你们决定就好,这次可没人为你们运送粮草,就靠各路将士自己解决。”
屈突通:“一万人的粮草,又全是骑兵,中路大军一千人带着随着运河走。”
“行军之事由三位将军负责,你们决定,来回奏报,太过耽搁,等到涿郡,一起奏报朝廷。”,杨侑觉得这都打不赢的话,那就是上天要朝廷败,对于杨侑来说,更重要的是调集粮草。
中军十七拔营出发,洛阳的饥民十八日跟着大军返乡,看来韩越和杜如晦的工作做的很不错,太原由房玄龄负责,杨侑和萧瑀骑马走在官道上,看着新修的官道,基层尺许的整石,上面再有碎石,路面就是夯实的生土,“你们也真敢想,要是所有郡县之间的官道都修成这样,不知道要多少年。”,萧瑀说到。
杨侑:“老头子啊,又不是为了修官道,只是顺带而已。”
萧瑀:“以后还要修吗?”
“修,当然得修,不但是官道,每座山下要有无数个水塘,不让百姓有点事做,就闲着生孩子啊。”,杨侑想吓吓萧瑀,不过官道还是要修的。
萧瑀:“你就想想吧,取消徭役,你的主意吧,是不是以后要废除徭役啊,拿钱粮修吗?就朝廷这点钱和粮,不够折腾几年的。”
杨侑:“钱嘛,总会有的,粮嘛,地里会长出来的。”
萧瑀:“钱总有会的?除了重赋税,可没太多的办法。”
杨侑:“可以去抢啊,高句丽、倭人、身毒人、粟特人,天下夷邦多的是,为什么总是盯着百姓不放呢!”
萧瑀:“就靠四卫四军,二十万不到,以后也不会越过三十万,没了徭役,连穷兵黩武都做不到,还想抢,幼童都不会做此想,嘿嘿!”
杨侑:“你们这些长辈啊,以前担心开仓济民、轻赋税,朝廷没吃的、没用度,如今怎么样?办法总会有的。”
萧瑀:“靠盐铁吗?虽然不错,可也支撑不了修郡县官道,更别说什么山脚下全是水塘。”
萧瑀这么执着,一定要问个七清八楚不可,杨侑有点后悔跟他一起出发,“抢钱财出兵是下下策,让商人去更好些,朝廷提供商人抢钱财的机会,从商人分个三四成,不过分吧!”
萧瑀:“三四成?再加上西域各邦分的,突厥抢的话就是杀人,一个不留,商人还敢来吗?”
杨侑:“我要的不是粟特商人来,而是我们的商人跑到粟特去行商,一路上,到粟特,各邦分不了,突厥人也抢不了,死的人万不足一,朝廷如果做到这一点,分三四成不过分吧!”
萧瑀:“是不过分,商人还很开心,真想不到怎么能做到。”
杨侑:“到时候看吧,不知道能不能做到,总得试试。”
一行人来到汜水关下,已经在从新建关隘,洛阳、关中的关隘是经过千多年的选择,没什么可讨论的,只要在原址上建就成,只是关隘内部空间变得更大,当初工部和屈突通等十多人去雁门关看过,在雁门关就决定如何建关隘,然后朝廷一道召令就行。
基本上是沿袭古人的思想,没什么改变,只是变大,由以前的石和夯土,改成如今的石、水泥和铁,两千多突厥俘虏在忙碌着拌着沙、碎石以及水泥,用竹篚背着建关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