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Du

繁体版 简体版
SoDu > 侧身官场 > 7、“三把火”

7、“三把火”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接着是选拔人才。县委办文秘这一块,大家习惯地称作“中心组”,这与县委领导们常说的“县委中心组学习”是两个不同概念。中心这一摊子,自从赵哲出走下海以后,在文字上,只剩下余乐萌秘书一个人担当操刀大任。其他几个年轻同志,只能写一些豆腐块小文章。为此,余秘书还高兴过一阵子,庆幸自己总算是熬到了“第一支笔”的份位上。余秘书深以赵哲的教训为经验,受到人们奉承时,总是谦虚地说:“号里没马驴出征啊!”其实在内心里,对自己还是很满意的。只要接受了任务,立刻雷动风响,让整个秘书班子给他提供素材,安排一群人向各单位要数字、要典型、要资料,办公室里的两、三部摇把子电话必然“嗷嗷”地搅个不停。虽然说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那是在水平相近时可以那么比较,但在文字功底悬殊时,就相形见绌了。不到两三个月,县委办为了文字上的事情,几次受到主要领导狠狠地批评。余秘书自是灰头土脸儿,文字水平并不跟着批评见长,渐渐地感到力不从心了。这时,史主任和丁副主任两个人在一起密谋了数次,又开了一个主任办公会,拟订了一份进人的计划,他们先向宋维山书记汇报以后,又在常委会上提交讨论。

在常委会议上,宋维山书记严肃指出,文字功夫是县委的门面,选人的标准一定要严格,在政治标准不能降低的前提下,优先考虑的是具有文字功底的人。而且正当用人之际,必须选配一个能够拿得起、放得下,一上来就入路的人。宋维山书记特别强调指出,这次县委办选人,要的是真才实料,不开后门,不看面子,不需要常委们推荐和讨论。选谁不选谁,一切由县委办自己做主,选中的人能不能顶用,责任由县委办自负,任何人不得拿工作开玩笑。

这样一来,史主任和丁副主任感到压力很大,动力很足,煞费了一番苦心。通过明察暗访,在十来个人选中,逐一考察,灵活地运用了逻辑思考的“排中律”,筛来筛去,终于发现了县文联的办公室主任查志强和设在刘集镇的县普通高中的副校长项明春这两个人最符合条件。汇报给宋维山书记后,宋书记说,干脆把两个人都调进来吧。于是,派出县委组织部立即考核,查、项二人很快办齐了调动手续,成了县委办公室的骨干力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