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州城这几日老下雨,阴雨绵绵,但又炎热非常,加之植物十分繁茂,不似快要入秋的样子,街上屠户还有光膀子的。
终是江寒衣一个人来了渝州内城,算上沈鸩九自己,三百锦衣卫直接入山了。江寒衣坐在包子铺,叫了一个包子,先咬一口,快给她麻出眼泪来。
原来川渝人喜食花椒,当然口味是一回事,单从养生的角度讲,川渝湿气重,城中亦是榆树多,垂的胡须一般,密密麻麻从树上垂落,不经意一看,能吓人一跳,在这样的区域里常年生活,多食花椒有助于祛湿,省得年老腿疼。
故而树木应经常修剪,就似人四季饮食应该按季节更换一样。
“姑娘吃不惯这包子?那换一个?”老板娘见江寒衣一口包子嚼了很久,快要暴雨的天气,她又一身单薄黄杉,不像是本地人。因为本地官衙通知过了,最近一直会下雨,希望大家不要出摊,不要在夜里活动,即使开早市,也要做好防雨的准备。
江寒衣袖子擦了一下眼泪,两边袖子,一边擦了一下,那老板娘端上来一碗冰粉,介绍说:“这是我们这边的特色,姑娘尝尝。”
江寒衣端起碗,试着嗅了一下,问:“是薄荷?”
“姑娘说对了,不止有薄荷,我家与别家不同的是加了点决明子,决明子对眼睛好,姑娘刚刚擦眼,莫不是有眼疾?”
江寒衣也不说话,只管朝那老板娘笑,那老板娘看了看,说:“无事,姑娘眼睛里什么都没有,很明亮。”
江寒衣吃了一口冰粉,红糖姜丝熬化了,盖在这碗加了薄荷籽的小食里,确实清凉。老板娘在她身边坐下,问:“好吃吗?”
“好吃。”江寒衣点头。
“好吃姑娘就多吃点,马上入秋,咱们就不做冰粉了,到时候改热食,姑娘到时候再来,我们做红薯粉。”
“红薯做的面条?”
“姑娘真有见识,好多人听不懂,还以为咱们拿红薯的米碎煮进汤里。其实只是过几道工序,和北边的面条是一样的,只是他们用麦,咱们用红薯。”
“我却也是闹过笑话,以前有个北面的朋友说她爱吃羊羹,我张罗给她弄了一碗羊肉汤过来。结果不是,人家说的羊羹也是甜丝丝的小食,我却不知道。”
“那有什么,天下之大,无奇不有,就像姑娘你不来我们渝州,就不知我们做包子还搁花椒,姑娘怕是从未吃过吧?”
“从未吃过。”江寒衣轻声回,又吃第二口包子,落了眼泪。
那老板娘不知她怎么回事,忽然伤感,赶紧擦了手过来,问:“怎的哭了,可是思念亲人?”